慈禧|慈禧:因为她是个女人?( 二 )


历史资料证明,慈禧太后并非"浅薄无识",她曾经还亲自教身边女官、侍者学习国学以及西洋知识 。而所谓中国的命运在她手中变得衰败没落,更是颠倒因果的结论 。同时,假设不能代替历史的真实性 。也有论者对慈禧的本性进行歧视,比如认为"西太后原是个阴险狠毒、睚眦必报、狐狸其貌而虎狼其心的泼妇人" 。此处应该反问的是,处于当时那种险恶政治斗争环境中,男性或女性的所做所为,能有多大差别?为何偏用如此歹毒的语言描述一位政治人物,是否因为她是个女人?
慈禧首先是个女人,这毋庸置疑 。在男权意识盛行的国度和时代,女人把持国政,当然受尽怀疑和攻击 。这是男人们的本能与敌意,和慈禧的治国手段其实并无多大干系 。在评价慈禧太后的众多著作中,曾经长期服侍慈禧的德龄当然最有发言权了 。德龄在《慈禧后宫实录》中,给我们展现了"老佛爷"的另一面:她只不过是个女人 。她有着普通女人对美的追求、对青春的渴望的情感 。她写道:"'啊!青春!'她很温柔地说,'这是天赋予人的一种最可宝贵的恩物,所以人必须竭力爱惜它,设法把它积储起来;即使老了,也得如此!'"
1900年9月12日的《字林周报》(著名的《字林西报》的星期日副刊)写道:"的确,皇太后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妇人,我们从《伦敦与中国邮报》上月3日所发表的下列文字中,可以瞥见这位昔日女仆之品性的另一面:皇太后的真实品性是一个无关紧要而又难以弄清的问题 。她的形象已经被描绘得五光十色,不过阴暗仍是其主调 。"但是,一位美国驻华公使夫人的记述告诉我们,"无论内心深处多么憎恶这些'外国魔鬼',皇太后在表面上或言辞上都没有丝毫的流露,'她看上去很快活'","她的脸上充满了善意,见不到一丝残酷的踪影" 。"她非常亲切,当我们接过递上来的茶时,她上前一步,向我们频频举杯......又说道'我们彼此一家,普天之下都是一家 。'"这是经历了八国联军入侵的变乱之后,慈禧以女性的魅力挽救中华帝国形象的真实写照 。
因为是当权女人,所以容易遭到憎恶;也因为是女人,所以容易被人同情 。名士辜鸿铭在慈禧太后70岁生日(1904)时曾经当众脱口而出"天子万年,百姓花钱 。万寿无疆,百姓遭殃" 。但是,仅仅四年以前,在《我们愿为君王去死,皇太后啊!》一文中,他又为慈禧太后辩解:"她统治中国四十年来,真是历尽重压,跌遭变故 。尽管个人生活十分不幸,却一直指导、关怀并分担了她苦难臣民的命运……无论她会有什么缺点,至少她维持了中国的秩序……单言她的性别,她的年纪和她那众所周知的个人生活的不幸--年轻时希望的破灭,长期的孤独的寡居生活,为帝国操劳,替儿子担忧 。她惟一的儿子(同治帝)突然死去,对这个慈爱的母亲是最残酷的打击,如今所留下的,只是一个饱经忧患的皇太后和历尽痛苦折磨的母亲之孤寂的心灵……所有这些考虑,我想肯定可以使那些愚昧无知、肆无忌惮的报纸,特别是那些由文明的欧洲人所经营的报纸,免除对于皇太后陛下个人生活不合宜的中伤 。"这些复杂的认识,反映了女人慈禧复杂的人生 。
慈禧|慈禧:因为她是个女人?
文章图片

其二内与外
慈禧不是中国的救世主,但是,她因为西方的入侵而敌视西方,也对于中国的落后,深感忧虑 。
慈禧是仇恨洋人的 。她对洋人的仇视,是一种纠缠了国家利益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的复杂情感 。她说:"他们有什么权利对我如此无礼!这不是他们的国家,对这个国家的内政,他们没有发言权 。难道我不能处罚我自己的臣民吗?如果我派到外国的使节,他们干预那个国家的行动,试问,那个国家的政府能同意吗?"她又说:"他们给我们的人民灌输基督教的毒素,于是中国信洋教的人马上就不尊重我们的规矩和我们的传统习惯 。中国内地发生的多数问题都是由信洋教的中国人引起的 。"
她也以中国的传统孝道为荣 。她说:"他们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比我们已经有的更好的东西?根本没有!我们从远古时代起就懂得要尊敬父母 。外国人不是这样 。当他们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离开父母的家,并且从此就不再服从他父母了 。"此论虽有偏颇,但不也反映了老佛爷敝帚自珍的情结吗?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