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禧|慈禧:因为她是个女人?( 四 )


至于义和团事,一般认为慈禧顽固地对八国的宣战是其仇外的例证 。此事的关键,在于她是否真的是控制局面的幕后策划者 。
【慈禧|慈禧:因为她是个女人?】综合学者们的考证及多种记载,有四股力量影响甚至控制了慈禧:一是义和团本身,他们把慈禧吓得半死 。她说:"我做梦也没想到这场拳乱会给中国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 。"
第二种力量是端王等皇族贵胄 。他们才是唆使并胁迫慈禧的幕后人物 。端王对太后最有力的论点,就是威胁:如果义和团得不到完全的支持,他们就会推翻皇座 。他们以为与外国开战会增强他的权力,而端王借此要使儿子入承帝位 。所以他们怂恿慈禧太后相信义和团的法术确能避枪弹 。慈禧不得已保留光绪皇帝称号,立端王载漪子溥儁为大阿哥?皇储?,为此导致外国和国内大臣的双重反对 。而端王又伪造了驻北京的列强外交团一份联合照会,要求将国政大权交还光绪皇帝,从而刺激慈禧对抗列强 。就连慈禧的亲信荣禄在这时都不得不屈从于端王等人的势力 。
第三种力量是要借这个事件削弱王公力量的大臣,比如李鸿章 。外国学者认为:"真正的幕后操纵者却是李鸿章,他在整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前从未得到足够得认识 。正是李鸿章,通过不断向西方报纸散布关于中国人的骇人暴行的虚假消息,狡猾地剌激外国列强武力干涉中国,这是他为了削弱铁帽子们的基础、恢复自己失去的威望的持续努力的一个部分 。"
第四种力量就是西方列强 。列强们早已迫不及待地要发动扩大对华侵略的果实 。八国联军的目的也并不是拯救外国使馆,而是为了赶在大清帝国土崩瓦解之前尽可能攫取更多领土,这个机会,他们时刻都在期待着 。因此,西方学者认为,"义和团事件远不是什么中国人背信弃义的例证,倒是西方伪善的典范" 。
面对此种变故,慈禧最终被上述各种力量裹胁,按照他们的意图,几近疯狂地对八国宣战,她不过是当时群体无意识的一个代表 。慈禧的行为,也难以从一两句话中得盖棺之论 。
其三新与旧
现在所看到的慈禧的油画像和照片尽管都是1903年后的作品,但是,从年近七旬的这位太后的气质和特意的装扮中,分明能看出她力图留住青春和权力的最后努力 。晚年的慈禧,奋力地证明自己并不是老去的顽固的旧人 。
慈禧在其锐意进取的时代(1895年以前),是积极支持洋务运动的 。其中,以重塑中国国防最为重要 。尚在1875年,当李鸿章和左宗棠就"海防"与"塞防"争执不下时,慈禧认为两者并举为是,乃命左为钦差大臣,收复新疆 。同时,支持李鸿章为防止日本而开始的筹建海军计划 。这是第一次海防之争时慈禧的态度 。
1884年,当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后,第二次海防之争开始 。1885年10月,慈禧太后发布懿旨:"海防善后事宜,著军机大臣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会同李鸿章,妥议具奏,醇亲王奕譞一并与议,所有左宗棠等条奏各折片,均著给与阅看 。"总理衙门"遵旨会议海防",在复奏中认为:"大致不外练兵、筹饷、用人、制器数大端,而目前自以精练海军为第一要务" 。于是,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海军于当年12月12日正式成立,这就是北洋海军 。慈禧太后对中国海军的支持,从她所说"惟念海军关系重大,非寻常庶政可比"的话中可见一斑 。
然而,自1888年北洋成军后,海军再也没有购置新的战舰 。而日本在1888年后的六年间添置军舰12艘 。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 。老佛爷要修圆明园,估工银2000万至3000万两 。户部无款可拨 。于是,海军衙门大臣奕譞、奕劻等为讨好慈禧太后,挪用海军军费数百万之巨(具体数目有争议),当然,还有大婚的光绪,用掉了五百万 。虽不能说甲午北洋的覆没是因为没有钱,但是,发昏的慈禧亲手葬送了其苦心支持的海军,当为定论 。
甲午之败,没有敲醒慈禧,却敲醒了一帮书生 。书生们勇敢地上书,勇敢组织戊戌变法,反过来才敲醒了慈禧 。而这正是因为变法触动了老佛爷的地位 。当她把书生镇压下去了,她也才安静地思考自身角色转化的问题 。这个旧老太,逐渐要做一个令人吃惊的新人!
慈禧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间(1898年~1908年),无疑发生了精神和人生上的多重变化 。她估计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会因为变法而丧失,所以发动政变 。但是,并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说慈禧断送了中国的改革进程 。其在断送百日维新后推进的许多措施,不仅实现了百日维新的目标,而且完全超过了当时康梁的胆识 。

推荐阅读